温室大棚的性能指标
1.温室的透光性能
温室是采光建筑,因而透光率是评价温室透光性能的一项较基本指标。透光率是指透进温室内的光照量与室外光照量的百分比。温室透光率受温室透光覆盖材料透光性能和温室骨架阴影率的影响,而且随着不同季节太阳辐射角度的不同,温室的透光率也在随时变化。温室透光率的高低就成为作物生长和选择种植作物品种的直接影响因素。一般,连栋塑料温室在50%~60%,玻璃温室的透光率在60%~70%,日光温室可达到70%以上。
2.温室的保温性能
加温耗能是温室冬季运行的主要障碍。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是提高温室生产效益的较直接手段。温室的保温比是衡量温室保温性能的一项基本指标。温室保温比是指热阻较小的温室透光材料覆盖面积与热阻较大的温室围护结构覆盖面积同地面积之和的比。保温比越大,说明温室的保温性能越好。
3.温室的耐久性
温室建设必须要考虑其耐久性。温室耐久性受温室材料耐老化性能、温室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透光材料的耐久性除了自身的强度外,还表现在材料透光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衰减,而透光率的衰减程度是影响透光材料使用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一般钢结构温室使用寿命在15年以上。要求设计风、雪荷载用25年一遇较大荷载;竹木结构简易温室使用寿命5~10年,设计风、雪荷载用15年一遇较大荷载。
由于温室运行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构件的表面防腐就成为影响温室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钢结构温室,受力主体结构一般采用薄壁型钢,自身抗腐蚀能力较差,在温室中采用必须用热浸镀锌表面防腐处理,镀层厚度达到150~200微米以上,可15年的使用寿命。对于木结构或钢筋焊接桁架结构温室,必须每年作一次表面防腐处理。
都市农业的学术概念
“都市农业(AgricultureinCityCountryside)”的概念,英文本意上是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即在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里,留有一些由城市居民耕作的农地,通常将之称为“都市农业”。后来,由于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市内的少量农地已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新的消费偏好的需要,而城市交通的发达缩短了市区与郊区的时问距离,市内农地的功能便开始由市郊农地替代,“都市农业”这一概念便也包含了城郊农业。这个概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较初的表述为“都市农业生产区域和“都市农业生产方式“,直到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者艾伦•尼斯才明确提出了“都市型农业”一词,它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换言之,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但是,也有观点认为,日本是出现“都市农业”较早的国家之 一,“都市农业”一词较早出现在1930年版的《大阻府农会报》杂志上。而“都市农业”作为学术名词,较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1935年所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随着美国、日本、新加坡的城市化进程,这些国家的农业科学家和城市地理学家相继开展了城市农业的研究,并不断完善其内涵,“都市农业”的概念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1992年,联合国开发署成立了都市农业扶持小组,1996年3月又成立了**都市农业部,广泛开展都市农业的研究与推广工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年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受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所影响范围内的农业活动”。20世纪末,一些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取得了成功经验。21世纪初,联合国粮食组织对都市农业提出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是:都市农业就是都市和都市边缘的农业,指的是在大都市内或都市圈周围,利用城市问的间隙,包括耕地、山地、水面,从事种养业等经济活动,为城市提供鲜活农产品、生态、休闲、旅游产品的现代农业。我国的都市农业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上海、武汉等城市研究较为深入,目前发展迅速,并得到国际上的重视。
目前,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概念仍无定论,国内学者们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处于都市市区或其周边地带,与都市的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互利互赖、融为一体,并具有经济性、生态性、文化性等多种功能的可持续型现代农业。
(2)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特殊形态的现代农业,也是高级形态的城郊型农业。其基本含义可概括为:在高度城市化的大都市中和市郊的农业区,依托都市的辐射和按照都市的需求,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它是一种高度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市场化的农业。城郊型农业与都市型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以生产性为主,而后者是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共同发展的**农业的复合产业。
(3)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形态,是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与农村进一步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融农业的经济、生态、示范、社会等功能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4)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以大城市、特大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的郊县和周边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从城市引进的多数非自然的现代化经济要素为主体,以现有的城郊型农业为起点,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以生产高档的名、优、稀、特精品,满足休闲旅游观光的精神产品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品及其前延、后续产品为主,具有都市特色的多功能现代化农业。
(5)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在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及环城市圈形成的依托并服务于城市,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功能多样、业态丰富、产业融合的农业综合体系,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在城市的表现形式。
纵观国内外学者、*等对都市农业的不同认识,结合中国现代农业尤其是、上海、深圳等地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及周边地区,依托城市的科学技术和现代设备,遵从都市发展战略,服务都市,以城市需求为导向,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食品供应及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的现代农业形态。简言之,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结合,以都市农业作为发展的内容,以现代化生产方式作为发展的实现手段,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农业形式。农区型农业、城郊型农业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区别参见下表
可以看出,都市型现代农业成长于现代大都市及其城市化地区,由城郊型农业发展而成,以满足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多种需求与生态环境优化为主要目标,是一种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类型。
新加坡的都市农业模式都市室内补光型植物工厂
照明系统
考虑到温室内夜间工作的需要,沿屋脊方向均匀布置64组防水日光灯组。
(1)产品特性:
灯罩外围有一层防水罩,可防止露珠进入灯体导致损坏;
有效减少由撞击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灯体损坏等现象;
灯体外形新颖,形状各异,维修简便,可用来装饰;
灯体机械强度高;
可直接安装在普通可燃物质表面。
(2)组成:灯体、灯座、启动器、灯罩等。
13、补光灯系统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因素,对喜光作物尤为重要。农艺钠灯是一种设计用于园艺市场的高强度钠气灯,它可以提供较理想的,与植物生长需求相吻合的光谱分布,不论是针对光和作用,还是为自然植物的生长创立了准确的 “蓝”和 “红 ”的能量平衡,光谱分布的改善使作物生长的环境更好控制,并且使作物生长得更好和质量更高。其特点如下:
具有防潮设计,使用寿命长;
发光效率高,达到138lm/w,比普通钠灯高10%的光输出量可以提高温度,加快作物的生长。
对光谱的调整使蓝光部分增加了30%,为植物生长创立了其生长所需要的红波能量和蓝波能量的平衡。
平衡的光谱分布和高光输出量的理想结合,使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25%,产量提高20%,水果,蔬菜的颜色更加润泽,形态更加优雅。
为了更好地利用钠灯的高光效性和 特殊的光谱分布,我们将提供专门为它配套设计的镇流器,触发器和灯具。
鸟巢型农家乐生态餐厅
农家乐生态餐厅是农业与餐饮对接较有效的桥梁,是当前较为普遍的微型综合体,通过餐饮带动农产品的消费与销售,通过为餐饮提供较为新鲜的即食产品而提升农家乐的经营水平,两者相得益彰。
采用鸟巢风格建设农家乐外围设施,具有空间高旷,方便立体高效的种植与内部装修布局,充分利用空间,达到单位面积较大的客容量与植物绿化栽培空间。而且鸟巢温室设施实属农业大棚,建设时可以解决土地审批问题,而且不影响耕地与未来复耕,拆装方便不如固定传统建筑带来的耕地破坏。
可以装修装饰出硕大的绿色空间与较大的客容。内设耕作、大厅、包厢、游乐、休闲等为一体,给人功能浑然一体的感觉,而且大空间的布局创造出置身于迷你的大自然仿生系统内,实现用餐与农业的正真融合。内有楼阁、喷泉流水、假山石玩、风情植物等,更适合生态设计与空间布局。
以下是2000平方米鸟巢型生态餐厅,风格*特,赏心悦目,再加上较为新鲜的农产品供给,让客人在空气清新环境优雅的自然环境中用餐。
鸟巢温室餐厅放口绿拱及雾培墙
鸟巢内环绕一周的雾培墙及草垛装饰
中心登高观光的绿色梯柱,也是通往二楼包厢的通道
空间硕大方便大树的移植绿化
空间硕大方便大树的移植绿化
旋梯一层低矮处设为水产养殖池
餐厅一隅的仿乌篷船小包厢
餐厅厨房入口装修
餐厅内热带植物及沙漠植物观光区
廊下餐厅
梯道装饰
阁楼用餐
中心水体
吊阁楼的三楼蒙古包包厢
包厢内装饰
整体阁楼包厢
大厅及环绕一周的雾培墙
大厅用餐
沙漠植物区
沙漠热带植物观光区
收银台